近幾年下來健身風氣的覺醒,越來越多人投入健身了,但是大多數還是不懂要如何安排自課表,到底怎麼樣的課表是最好的呢?讓我來一起來了解吧!
我們做個分類好了,以目標來說:
★有調整體態的
★有增肌的
★有雕塑的
★有練力量的
★有練競技的
★有練線條的
當然還有更多其他的目的,我只是列出其中幾樣而已!
這些的課表排程及心理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必須要先了解,你請教的這位高手與你之間的差異,模仿是一個學習沒錯,但是我們必須要了解自已的階段到哪裡,然後在請教他當時候的階段安排與現在的看法是如何!
而且這些目標在階段性及生活工作不同時候也要因應階段調整:
例:我在大學時候因為只需要念書,不用打工,所以當時候我練壯的方式是一直訓練,一直加重,一直吃東西,不用管太多。
但我現在有了家庭及小孩,而且工作時間很長,而且責任也更多,但是金錢的花費又要控管,所以我現在增肌肌的方法,就不能一直訓練,加重,因為一但太累或者受傷影響到工作,那就是更大的影響。
所以在我有這些條件的情況下,我的訓練方式變成訓練40分鐘左右,而訓練當下將專注力提昇到最高,並且休息時間拉短,然後將主要的肌群(例如背)的的強度提高,在休息時間參雜了比較弱項或少動的肌群(下背或者腹部)做肌耐力的訓練及強化緊實度,達到身型比例在上半身可以變壯之外,且腰身比例不太會跟著變大太多,而回家時候洗澡完準備睡覺前做放鬆達到肌肉在下一次的訓練可以更完整。
相對的大學時,為了增肌可能一天花了2-3個小時。
而現在用的增肌方式,一天花了將近1個小時。但效益可以比長時間還要來的好!
加上我剛講的經濟往往也是一個考量,也有許多人會問你都吃什麼,但是每個人每天的餐費考量也都有所不同,所以我們在做這些訓練時候,有時候不要往往只請教當下的方法,更應該去了解,你與他之間的差異,因為條件的不同。
以前我也幹過蠢事,覺得直接請教高手他的方法最好,到後面才發現,他所給我的方法,我都做不了,到頭來我才發現,不是他的問題,是我的問題,因為我不了解與他之間的差異,而是要去請教我現階段擁有的資源可以怎麼安排是最適合的!
★請教健身課表或方法的時候,記得先把自已所能做的,所擁有的都列出來。
- 身高
- 體重
- 身體狀況
- 訓練年資
- 工作內容
- 工作時間
- 家庭狀況
- 飲食習慣
- 家庭經濟
- 休息時間
- 可投入運動的時間
- 現階段想達成的目標
- 以前用的訓練方法及成效
也就是越仔細,安排的越適合,也更能符合你的實際效益!